水产养殖的养殖污水、尾水有什么处理方法?
一、水产养殖的养殖污水、尾水有什么处理方法?
针对养殖现状可行的尾水处理方式 1.常规鱼池塘养殖尾水处理 常规鱼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 6%。标准处理工艺由排水渠管道、沉淀池、过滤坝、氧化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外部河道、养殖池塘组成。 排水渠道可种植适量水处理能力较强的水生生物进行水质初步净化;最终将初步处理的养殖水汇集至沉淀池。 沉淀池的功能主要用于水体中悬浮物、排泄物、残渣等物质的去除。养殖尾水进入沉淀池后,须滞留一定时间,使水体中悬浮物沉淀至池底。 在沉淀池与曝气池之间建设过滤坝,在坝体中填充大小不一的滤料,滤料可选择碎石、鹅卵石、小石子、棕片、陶瓷珠等填充物介质,能起到吸附污水中的泥浆、脏物和微生物菌类的作用。氧化曝气池,加快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可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有助于加快黑臭、感官性差等状态的水体恢复到正常的水生态系统。生态净化池主要利用不同营养层次的水生生物最大程度的去除水体污染物,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2.虾蟹养殖尾水处理 虾蟹养殖尾水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沟渠、生态塘、垂直流湿地、表面流湿地。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渠塘等生态治理措施的实施,将减少流入周边湖荡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及总磷(TP)污染负荷,减少排入周边河流的污染物总量,水质将在现状水质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满足Ⅲ-Ⅳ类的区域水功能区划要求,缓解水产养殖发展对水环境造成的压力。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控制的强化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通过填料、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水质,具有低投资、低耗能、低成本、景观效果好等优势,实现水质达标的同时,也改善水环境质量与美化周边环境。 3.工厂化池塘养殖尾水处理 工厂化池塘养殖是现阶段推广较多的养殖模式,工厂化池塘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具有节水、节地、全自动、高密度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特点,将养殖系统中产生的废水集中处理并循环利用,实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对自然水体环境污染的目的。 在池塘内修建养殖单元,一般养殖水槽的面积占池塘的 2% 左右,实现鱼类的圈养和养殖粪污的集中排放,水体溶氧的均衡,其他辅助设施实现水质溶氧的稳定。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增氧、分离(分离固体物和悬浮物)、生物过滤(降低BOD、氨氮和亚硝酸盐)和曝气(取出二氧化碳等)、消毒、脱氮等处理过程,其中悬浮物和氨氮去除是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工厂化养殖的自动监测与控制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是封闭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的保证条件。由于养殖密度大,水质变化快,水质控制不好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造成生产损失。自动监测和控制参数主要包括水位、水温、溶解氧、浊度、盐度、pH、电导率、氨氮和硝酸盐等,通过监测和控制这些参数,把水质控制在养殖要求的范围内。所以就目前渔业发展来看,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成本相对较高。
二、养殖屠宰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一、消毒的种类
1.预防消毒。即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而进行的消毒。就是平时未发生传染病时,结合饲养管理,对畜(禽)舍、场地、用具和飲水等定期进行清扫(洗)消毒。要求:对养殖场周围环境至少每月进行2次大清扫、大消毒;对栏舍、通道每天清扫,每周消毒2次;对畜(禽)体表每周喷雾消毒一次;用具、食槽要天天清洗,夏季最好每天消毒一次,去势、注射、接产、手术等,为预防感染,都应事前彻底消毒;外来车辆和人员入场和饲养员进入栏舍,都要进行消毒。其目的就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临时消毒。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采取的消毒叫临时消毒。消毒的对象是畜舍、隔离场地、病畜(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可能被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此类消毒要求多次重复、彻底,尤其是病畜(禽)舍必须每天消毒2次以上。
3.终末消毒。在病畜(禽)转移、痊癒、死亡而解除封锁(隔离)后,或在疫区解除封锁前,为彻底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全面大消毒叫终末消毒。此种消毒则要求全面而彻底,以防传染病复发。
二、消毒方法
1.机械消除法。在无传染病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清扫、洗刷、通风等方法消除病原微生物。如清除对畜(禽)体表污物、对畜(禽)舍地面清除粪便、垫草、饲料残渣。对车辆、工具上的污物用高压水冲洗、对工作服和鞋帽进行洗涤等,都属于机械清除法。目的是将病原体污染物集中,进行堆积发酵、掩埋、焚烧,最终杀灭病原微生物。
2.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有高温、阳光、紫外线和干燥、煮沸和蒸汽等方法。可依消毒对象而采用。
(1)高温、阳光、紫外线和干燥消毒法。衣服、鞋帽、用具等利用阳光曝晒数小时,可杀死一般病毒和非芽胞病原菌。更衣室可用紫外线灯消毒。畜(禽)舍墙壁、围栏、地面和铁丝或竹木笼箱,可用火焰喷灯(汽油、煤油或酒精喷灯)进行高温消毒。
(2)煮沸消毒法。各种金属(注射器、针头、摄子等)、木质、玻璃(注射器玻管、量筒)、衣服等,均可煮沸消毒,因为在100℃的沸水中煮15~30分钟,大部分非芽孢病原菌都可杀灭。如果在沸水中加入1%碳酸钠(苏打),可使蛋白、脂肪溶解。煮沸消毒可防止金属生锈和增强灭菌作用。
(3)蒸汽消毒。就是利用80%~100%湿热空气消毒。可用蒸笼消毒器皿等,用蒸汽锅炉对运输车辆、车皮、船舱、包装工具等消毒。注射器械、针头等可利用高压蒸汽消毒器消毒15~30分钟,可杀灭任何细菌、病毒。
3.化学消毒法。即应用化学药物的液体或气体,使细菌、病毒发生繁殖生理障碍或直接引起死亡,从而达到消毒目的。此处推荐深圳润联提供的畜牧养殖消毒解决方案,高效快速安全环保。
(1)药物的敏感性。即要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选择合适的消毒药。例如细菌芽孢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药很难杀灭,可选用漂白粉液、碘制剂或氯制剂消毒药;病毒对碱性药物敏感,故可用碱性消毒药,如氢氧化钠(烧碱)溶液。同时,还要根据消毒对象选用消毒药品。如对金属栏栅和工具等就不要选用腐蚀性强的烧碱、过氧化氢(双氧水)等;石炭酸有特殊气味,不宜作奶牛舍和屠宰场消毒;环氧乙烷(氧化乙烯),在密封条件下相对湿度30~50%、温度38~54℃,一般经6~24小时,每立方米800~1700克的用量可消毒污物中的炭疽芽孢,但该药物不能用于忌湿、热物品消毒,如精密仪器、生物药品、制药原料、衣服、皮裘、羊毛、饲料等。
(2)浓度和数量。消毒药必须有一定的有效浓度才有灭菌效果,一般情况下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但也不完全尽然,如乙醇,75%浓度杀菌效果最好,浓度过高过低都影响其杀菌力。因此,必须按照说明使用。此外,还要有足够的数量,如果单位面积用药量不足,也起不到灭源效果。浓度不够或用药量不足,不仅灭源效果差,而且长期如此还可能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一般要求每1平方米面积要喷洒药液1升。
(3)作用时间。消毒药与微生物接触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而且被消毒的对象越干净消毒效果越好。所以,消毒前应将消毒对象清洗干净,消毒后应停留至少3天以上再冲洗。
(4)温度。药液温度高杀菌力强。一般温度升高10℃,灭菌效果可提高1~2倍,最好能用40℃左右的热水配制消毒药。
(5)药物拮抗作用和化学反应。例如酸性消毒药与碱性消毒药混合,则酸碱中和而使消毒药失效。有些消毒药混合后会发生剧烈反应。如高锰酸钾与甲醛或甘油混合可剧烈燃烧、与活性炭共研可爆炸。新洁尔灭不能与肥皂、碘酊、高锰酸钾、升汞等配合使用。碘酊也不能与甲紫溶液和红药水同用等。
(6)几种消毒药要轮换使用。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药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使以后消毒效果降低甚至无效。因此,一个养殖场应备有几种消毒药,每种消毒药连续使用一个星期后要更换其它消毒药。
4.生物热消毒法。生物热消毒法主要用于污染物(如垫料)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污物和粪便在堆沤过程中,其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热,温度可达到70摄氏度以上,经一段时间(冬天1个月、夏天7天左右),粪污可全部腐败成熟可,成为上等有机肥料,而且除芽胞外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也可全部杀灭 。故此方法除炭疽、气肿疽等芽胞杆菌(因有芽胞保护故一般消毒药很难将其杀灭)清除的病畜粪便外,大部分传染病畜(禽)的粪便都可以采用生物消毒的方法。
三、消毒对象
1.畜(禽)舍消毒。一般畜(禽)舍消毒程序都是先清扫粪污,将其堆沤发酵进行生物消毒,再喷洒消毒药液或用喷灯火炎消毒。消毒时,墙壁、天棚、飼槽、畜(禽)舍内其它设备、工具和周围场地、运动场等,都要喷药消毒。常用的消毒液有:10%~20%生石灰乳,可用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疥癣、布氏杆菌病、结核病(20%)猪霉形体肺炎、禽霍乱等疫病的消毒;20%的漂白粉用于炭疽、气肿疽等疫病消毒;2%烧碱溶液用于猪瘟、鸡新城疫、口蹄疫等病消毒。上述药品每1平方米要喷洒药液1000毫升。
畜(禽)舍的空气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15毫升,加高锰酸钾10克、水20毫升,再加热蒸发,消毒4小时。或每立方米用1~3克过氧乙酸,配成3%~5%溶液加热勲蒸,密闭1~2小时(相对湿度为60%~80%)。勲蒸消毒后要打开门窗通风,将药味彻底排出后方可使用。
2.粪便消毒。(1)焚烧法。此法主要用于被炭疽和气肿疽污染的粪便,因有芽胞必须焚烧。(2)掩埋法。一般传染病的粪便、污物,数量不多时,可挖1米以上的深坑洒上消毒药液掩埋。(3)生物热消毒。
3.污水消毒。可在污水中加10%─20%的生石灰撹拌消毒。污水量大的要建沉淀池,通过厌氧菌分解污水中有机物后,澄清的污水经管道流入另一池中,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6─10克漂白粉消毒即可。
4.加工车间、车辆工具消毒。一般先清扫再喷消毒药液。但是,对运输、加工过患芽胞菌的病畜及畜产品的车间、车辆、工具,要先喷消毒药后再清扫,然后再用含4%以上的漂白粉液或4%福尔马林液消毒,经半小时后再用热水洗刷,或重新消毒一次。清扫下来的粪便按粪便消毒法处理。
5.牛奶消毒。牛奶消毒常采用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有2种:一是高温短时间灭菌法。即把牛奶加热到85摄氏度而不持续;叧一种是低温长时间灭菌法。即把牛奶加热到60摄氏度,在此温度下保持30分钟。这样处理的牛奶,可以杀死结核杆菌和其它致病菌,如布氏杆菌、链球菌等,一般的病毒,在此温度下也可被杀死。
三、康乃馨养殖方法有几种?
1.防止康乃馨叶片枯萎要控制好光照和温度:
有些花友反应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叶子枯萎等现象。这个问题主要是温度和光照情况没有控制 好引起的。当温度高于30度时容易造成枯萎症状。最适合康乃馨生长的环境温度为13-25度,光照条件每天控制在6-8小时。
可以保证盆栽康乃 馨正常生长。喜好强光是康乃馨的重要特性。无论室内越科、盆栽越夏还是温室促成栽培,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都应该放在直射光照射的向阳位置上。
2.避免康乃馨出现烂根,掌握好浇水原则:
为什么有些盆栽康乃馨会出现烂根现象呢?盆栽植物有个共性,喜欢通风透气排水良好的环境。浇 水过度容易造成烂根现象,因此得把握好浇水次数。避免出现积水的情况。雨季要注意松土排水。除生长开花旺季要及时浇水外。
平时可少浇 水,以维持土壤湿润为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空气湿润度以保持在75%左右为宜。(家里有空气加湿器的童鞋,这个应该不难控制)再次提醒 下康乃馨浇水原则:盆表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忌涝渍。
3.想要康乃馨健康成长,注意施肥:
如果是选择康乃馨植株种植的童鞋。要注意选择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保肥性能良好而微呈碱性之粘质 土壤。在栽植前,盆底先施足含钾、钙、氮、磷的基肥(或施以足量的烘肥及骨粉)。生长期内还要不断追施液肥,一般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 腐熟的稀薄肥水,夏季高温期禁止施肥,否则易枯萎、死亡。
4.促使康乃馨多枝多开花的方法:
为促其分枝,在株高15-20厘米时去顶。一般保留下部侧芽6-7个,以后再进行一次摘心,最后使植株有12-14 个侧枝。
孕蕾时每枝只留顶端一个蕾,要把下部腋生侧蕾和侧芽全部摘去。第二次摘去必须在8月中旬以前进行。第一次开花后及时剪去花梗, 每枝只留基部两个芽。经过这样反复摘心,能使株形优美,花繁色艳。
5. 康乃馨的繁殖方法:
康乃馨最适宜扦插繁殖。扦插的时间不限,除过于炎热的气候外,其他季节皆可繁殖。其中以2月上旬扦插成活率最高
四、钱串子有哪些养殖方法?
步骤/方式1
光照
钱串是非常喜光的植物,平时要放在光线处多让它晒太阳,光照足更利于生长,且叶色也会变得更鲜艳,美观。但是注意夏季的光照太强,要及时移开,不可暴晒。若是长时间养护在阴凉处,容易徒长,阻碍整体的生长。
步骤/方式2
浇水
钱串植物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不耐水湿。养护的时候浇水不需太勤,见干见湿浇灌就行。浇水太频繁,植株反而吸收不掉,容易沤根。夏季和冬季的温度不适, 生长速度比较慢,要适当控水才行,土壤微干些可更好的度夏,过冬。
步骤/方式3
温度
钱串子对生长环境的温度要求较高,喜欢温度变化较小的环境,最适宜的温度为20-32度。夏季气温过高时,要注意遮阳处理,并喷水降温,使其变干。冬季气温较低时,需要做好保温处理,最好将其移至室内保养。
五、散养土鸡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内容提要: 农村散养蛋鸡技术:随着人类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安全健康的食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鸡蛋和鸡肉的需求逐渐的转变为追求质量,笨鸡、 有机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好评,越来越多的养猪户也转变为散养模式饲养蛋鸡。
【农村散养蛋鸡技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散养蛋鸡技术,欢迎大家阅读。随着人类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安全健康的食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鸡蛋和鸡肉的需求逐渐的转变为追求质量,笨鸡、 有机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好评,越来越多的养猪户也转变为散养模式饲养蛋鸡。
养鸡主要有五种养殖模式林下放养、 草原放养、 山地放养、 田地放养和农户院内散养。农村散养鸡管理技术相对来说和其他养殖方式有共同的特点,鸡发生死亡的主要阶段是0~30日龄,由于受温度、环境、饲养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人为因素,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农村散养鸡技术吧!育雏阶段1、温度:雏鸡出壳买回后,第一周的温度应控制在34—35℃以内,从第二周起,每周降低2℃,直到第六周脱温为止。保温的方法视鸡的多少而定,鸡少可用纸箱和灯泡,即将雏鸡放在箱内,挂上一个60W左右的灯泡,同时放上水瓶、食槽。鸡多可用育雏室,室内用煤炉等加温,但煤烟应用铁管排出室外。为保证温度的准确性,除观察雏鸡的状态外,室内应挂温度计,同时勤除粪便。2、光照:育雏第一周要求24小时光照,以保证雏鸡昼夜都能采食和饮水,促进生长发育,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夜间不开灯。光照和保温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纸箱育雏,如温度不够,可加开水在容器内用布包起来,置于箱内加热。3、密度:1~14日龄,50~60只/平方米,15~21日龄35~40只/平方米,21~44日龄25只/平方米,60日龄以后12只/平方米。脱温后的小鸡可笼养、平养或放牧养,只要密度不超过上述标准均可。4、饮水:雏鸡出壳24小时后即可饮水喂食,将育雏料放在料桶内让其自由采食,同时在水杯内放入清水。育雏头20天饮用冷开水,以后可饮用井水或自来水,由于雏鸡采食量少,新陈代谢旺盛,为防止营养不良,头10天内必须在水中加入8~10%浓度的葡萄糖和水溶性多种维生素。
脱温饲养1、笼养:将脱温后的小鸡转至成鸡笼内饲养,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鸡不接触粪便,发病少,同时便于抓鸡,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缺点是饲养时间较长的鸡群,应激反应较大,鸡的胸部和腿部容易出现病变。2、平养:平养又可分为网上平养和地上平养,网上平养同于笼养,但鸡的活动量大,不易发病,当然成本较高。地上平养成就是在水泥地上垫上麦草、谷壳、菜籽壳等到垫料,将小鸡放在上面饲养,其好处是节约成本,鸡的胸部和腿部不易发生病变,由于土杂鸡活动量大,垫料也不需要更换,不足之处是小鸡直接排粪在垫料上,容易诱发一些疾。3、放养:即早上将鸡放到室外,让其接受阳光照射,接触土壤,同时可找食一些矿物质饲料和昆虫,中午和晚上将鸡赶回舍内补喂饲料,这种方法好处是让鸡回归自然,鸡的肉质特好,售价高,不足之处是需要的场地较大,所以饲养规模有限,此方法适合农户少量散养。养殖管理1、饲喂加料:在生产时间中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刺激鸡的采食欲望,所以育雏期每天加料不少于5次,每次加料的数量不要太多。鸡吃完以后,料桶空置一段时间后再加下次料。2、换料加砂:换鸡料时要有一个过渡,一般需要三天的时间完成该过程。第1天喂70%原鸡料和30%新鸡料,第2天喂50%原鸡料和50%新鸡料,第三天喂30%原鸡料和70%的新鸡料,第4天全部喂新鸡料。20日龄后,每周每百只鸡供给500克的干净细沙,放养鸡可不用加砂。3、分群饲养:要进行强弱分群和公母分群饲养。对公鸡要增加垫料的厚度,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水平。公鸡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增加营养的目的就是满足其需要,以便提前上市。4、鸡舍通风:鸡舍通风条件好,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条件使鸡舍有对流风。即使在冬季也要适当进行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好的鸡舍,人进入后感觉不闷气、不刺眼、不刺鼻。5、密度适当:如果密度不合理,即使其它饲养管理工作都好,也难以培育出高产鸡群。育成期在平面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合适密度为7~12周龄8~10只、13~16周龄8~6只、17~20周龄6~4只。6、减少应激:日常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抓鸡时动作不可粗暴。接种疫苗时要慎重。不要穿着特殊衣服突然出现在鸡群,以防炸群,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农村散养蛋鸡技术相关内容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想了解更多最新关于农村散养蛋鸡技术相关内容,欢迎收藏农村散养蛋鸡技术,我们会持续不断更新最新的更多优质内容,欢迎阅读。欢迎阅读。获取更多欢迎关注:鸡蛋资讯
(版权说明: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所用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六、多肉养殖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多肉种植及养护方法
在广东地区,我们时常养护不好多肉,有人说多肉最好养了,也有人说多肉最不好养,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的养护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首先是上盆技巧:
多肉植物,在我们看来是以形态上来认定的,我们看到的多肉,一般根、茎、叶肥厚多汁的我们会认为其是多肉植物。但是在多肉市场我经常遇到别人询问的是雅乐之舞、爱之蔓、紫弦月这一类的多肉是不是多肉,雅乐之舞像老树桩,爱之蔓的叶片较薄又是藤蔓植物,紫弦月还好,也是匍匐茎生长的样子,这类多肉其实比例较少。大家还是会从形态上来分辨,所以一些科属知识本文就不太涉及,一来分类我知道的很浅,二来大家可能不想听,大家听得懂就好,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想深入学习多肉植物就必须了解多肉的科属。(“分类是人类用以区分客观世界,从而掌握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它是一种信息存取系统,没有分类,就会面临一团乱麻”-V·H·海吾德)
土壤选择
土壤的选择对栽培多肉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多肉是否能适应盆土,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网上很多网店有售卖多肉专用土,包括我之前从事的多肉店铺都是用自己的配方。
No one medium is ideal for everyone-Roger Browm博士在2001年提出没有一种介质是万能的,而是主张介质要根据栽培场所的温度、空气湿度、水质、浇水的频度、花盆的质地和形式来调整。实际上对多肉的介质问题不应该有最完美的土壤配方,主动权掌握在栽培手里。目前栽培多肉的介质有很多,一般我提倡的是以50%颗粒土+50%泥炭土为适宜,并不希望直接随便挖点土和沙子直接混合就开始种,因为野外的土壤里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杂草种子、细菌啥的。
不过有些小伙伴受条件限制,手里只有一颗多肉,没有土,也可以使用一些精心管理的花坛或者菜地挖一些一看就是很好的土混合一些石子、沙子也是可以的,有条件的可以杀下毒,暴晒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浇水频率
通常我们看到多肉植物会和沙漠植物联系起来,确实有些多肉是生长在沙漠地区,但是还有很多多肉不是在沙漠地区的,例如芦荟我们在种植多肉的时候,需要明确的是多肉植物只能暂时忍受干旱环境,当土壤缺水时间过长、其体内受到的可利用的水消耗殆尽的时候,多肉就不能生存。
所以到底何时浇水就很重要,我推荐的办法是拿一下盆土的重量和观察叶片状态来进行,当你把多肉拿起来觉得很轻,叶片有点干那就可以浇透水了,浇透了你再把盆拿起来,感觉一下重量,以后你就有经验了。
当然有人觉得这好难,有没其他方法,有的。一个是室外两周浇水一次,室内三周浇一次,这是万能的,我们卖多肉时给客人都是这么说的,这是根据南方的经验得来的,大部分多肉如果配的是正常的多肉土,一般不会出问题。还有一种方法是罗中岭先生在《当代温室气候与花卉》一书提供了盆栽植物的有效水重量和浇水适期的计算方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了解下。
在多肉大棚里是直接浇的,配土和种类自己都清楚,所以浇水比较肆无忌惮,很多人会问是不是不能浇叶片,其实是可以的,关注点应该在透不透,叶片上的水吹干或者晾干就好了,记得不要用纸巾把多肉上的白粉擦掉了,这是不可逆的,除了药锦多肉,用了颗粒土,一般都顶得住。 常见病虫害随着收集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问题也会遇到很多,起因可能是害虫、病害或不正确的栽培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多肉植物会快速健康地成长,但在一个与其原生地迥异的环境中种植它们,要做到完美非常不易。
当我们发现多肉生长状态不正常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是检查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是多肉本身的生理性病害,得从土壤入手,查看土壤的干湿情况尤为重要,往往多肉死亡的原因就是浇水过多,盆闷不透气而导致的。
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虫子之类的不明生物,那么最好将发病的多肉挪开,避免虫子之间繁殖过快,其他多肉植物也容易被侵袭。然后我的建议是小量虫子尽可能的捏死,比较密集的植株可以换土、拿多菌灵或内吸性杀菌剂,具体得看多肉本身的情况,使用杀菌剂啥的记得看仔细说明书,保护好自己。
特例一不是自己亲手上盆的植物。如果植株出现例如整体性开始枯萎,感觉就是想象中秋天来的样子,多肉快不行了。这样的情况,建议给多肉换土做检查。因为不知道植物用的是什么土,植株具体的种植情况如何,所以很多小问题的。就是说不是你不会养多肉,而是多肉作为商品,本身的原因。
特例二-药锦
我们去多肉店铺,很大的几率是可以遇到药锦的,特别是年宵花市最多。药锦的出现还是得从多肉锦说起,多肉锦是多肉植物自然变异为黄线、银线等色彩的种类的新种,部分多肉自然出锦后,其观赏价值较高、较稀有,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目前生产多肉的厂家为了迎合市场而“制造”出药锦,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五颜六色的药锦多肉。这类药锦多肉的特点买过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不易成活,接触水易腐烂。
而我接触的多肉药锦种类算是比较多的了,我在给它们修根换盆时就发现它们的根系是十分纤弱的,有些人买了药锦,毒性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又给了正常的养护方法,那么这一类的药锦会褪色,退成最初的模样。而还有很多小伙伴问为什么他养的多肉植物养着养着就褪色了,这一部分的原因如果不是缺少光照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买的是药锦。药锦有多厉害?厉害到我最近才知道金枝玉叶是药锦。
药锦的药具体成分我不清楚,但是现在网上已经有多肉出锦水卖了,貌似蛮贵的,建议大家不要去尝试,我讲出来只是让大家更了解它。多肉植物叶绿素被破坏,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经络被破坏,无法输送养分,要看他们把药用在哪个部位,这决定了多肉能活多久,往往受伤部位是花心,因为那里叶绿色最少,也最容易被改色,我见过最严重的是整株都被上药。药锦的兴起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多肉繁殖技术的成熟,产生了大批多肉积压在大棚里,多肉的生产商家就使用药剂改变多肉的颜色,相对于其本身的颜色,当然更多人会买色彩鲜艳的药锦多肉。由于药锦多肉的习性,很多生产者会选择在节日,特别是春节的年宵花市进行售卖,平时如果制作得太多则会导致亏本。
药锦的多肉我以前是十分抵制的,现在我反而没那么抵制了,因为它的寿命还是比鲜切花要长的,它的出现不过是刚好有多的多肉,刚好有人喜欢,它的价格我对比了下假花和鲜切花是便宜很多的。我比较在意的是购买者应该知道这是一种药锦,存活寿命,药锦的药对人体是否影响等信息。
七、棣棠有哪些养殖方法?
光照
棣棠花是比较喜欢充足光照的环境,花友们在养棣棠的时候,一定要将棣棠养在光照充足的南边窗台或者院子里面向阳的地方。如果生长环境过于荫蔽的话,很容易导致棣棠花生长不良,枝条和花朵都会变得又细又小。
八、尤须贴养殖方法养殖方法?
1、水肥管理
龙须贴在养殖时要15~20天左右施加一次肥液,为其补充养分,还要在平常养护时3~5天左右浇一次水,保持土壤足够湿润,夏季高温时要进行多次叶片喷水。
2、温度光照
喜欢温暖的龙须贴还要将其生长温度控制在20~28℃左右,防止温度不适使其出现休眠情况,并且要为其提供充足阳光照射使其更好生长,但在夏季要做好遮荫,避免其被晒伤。
九、多肉植物养殖的方法有多少种?
绿之铃的学名是珍珠吊兰,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的多肉植物。它有许多的别称,比如情人泪、佛珠吊兰、绿之铃等等。它的株型非常独特,因为它的枝条非常细长,其上长有很多圆圆的、绿绿的叶片。将它种在吊盆里面的时候,它的枝条会从花盆四周垂下,其上的叶片就像是一串串绿色的铃铛,非常美丽。
一、养护方法
1、土壤:绿之铃的根系较浅,因此要选择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可用营养土、园土和粗沙配制盆土,等比例混合即可。
2、光照:绿之铃更喜欢散射光,不宜接受强光照射。尤其是夏天需要适当遮阴,入秋后则要增加光照,有利于植株生长。
3、浇水:绿之铃的耐旱能力不错,所以给它浇水要控制好水量,以免根系被淹。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夏季则要控水。
4、施肥:绿之铃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肥料,每月施一次叶面肥,可以让它长势更好。但在夏季需要停肥,以免根部腐烂。
二、繁殖技巧
1、扦插:绿之铃扦插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剪取一段枝蔓,将其埋入到沙土中,保持盆土的湿润,很快就会生根。
2、分株:在绿之铃换盆时,可以进行分株。将密集的植株分成数丛,分别栽种即可。
三、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病害为茎腐病,这是一种导致植株茎部腐烂的疾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环境,需要摘除病枝病叶,喷洒多菌灵防治。
2、虫害:常见害虫为蚜虫,它会吸食植株的汁液,对其生长不利,可以用吡虫啉进行防治。
预防珍珠吊兰的叶尖出现发黑、枯干、萎缩的方法:
一是空气干燥、阳光过烈、温度过高导致。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夏秋时节,因为吊兰喜生长于空气湿润及半阴的环境中,一旦空气过于干燥,阳光又无遮无拦,若再加上气温高达30℃以上,极易造成吊兰植株叶尖枯萎。如果是这种情况,可将植株搬放于半阴的环境中,剪去枯叶,经常给叶面及环境喷水,新抽生的叶子可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二是盆土积水、营养须根腐烂导致。由于盆土板结或过于粘重,或浇水过频过多等原因,造成了吊兰营养须根的腐烂,这样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将大幅度下降,会导致吊兰叶尖先端发黑,边缘内曲。如果是这种情形,可将植株从花盆中脱出,抖去部分宿土后,剪去已腐烂的根系部分,换上干净的湿沙栽种,保持沙粒湿润,不能过多喷水,待催生出白嫩的细须根后,再重新更换肥沃的培养土栽种。
三是长时间未给予换盆,致使根系生长直抵盆壁,在高温高旱或天气寒冷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根系先端萎缩坏死,使其丧失应有的吸收功能,从而导致叶尖干枯萎缩。如果是这种情形,可先将植株从花盆中倒出,剪去已枯死的叶片或叶片的坏死部分,再挑去一部分旧土,删去一些老化或坏死的根系,重新换用新鲜的培养土栽好,将其搁放于凉爽、湿润、半阴的环境中,注意多喷水、少浇水,植株新抽的嫩叶即可恢复正常。
十、养殖方法?
因养殖对象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
例如,水产养殖需要建立水池或使用天然水域作为养殖场地,在水中投放鱼苗、虾苗等;畜牧养殖需要建立畜栏或放牧场地,在畜栏中饲养猪、牛、羊等家畜;而花卉养殖则需要建立温室或花坛,在温室或花坛中种植花卉植物。
此外,不同的养殖对象和环境条件需要不同的饲料、水源、光照、温度等管理措施。
因此,具体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