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项链款式图片大全?
一、哪里有项链款式图片大全?
你可以在主页搜索这个
二、刺猬养殖大全?
刺猬是一种药用小兽,经济价值很高。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刺猬养殖呈现发展之势。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药用价值
刺猬的皮称异香、仙人衣,是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2)饲养场的建造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场地宜建在较安静、尽量避开人为干扰的地方。建场时必须建一院落,院墙高约0.8~1米,院内窝室分为相连的内窝与外窝两部分,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建土堆或假山,种上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使之尽量接近野生环境,供其觅食寻偶、栖息。一般10平方米场舍可养30~50只。
(3)饲养与繁殖
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投喂饲料和清水即可。饲料可人工配合混拌均匀,煮熟。配方为:玉米粉30%、麦麸20%、细米糠10%、鱼粉5%、蔬菜30%、骨粉2%、碘盐1%土霉素粉1%、氨基酸1%、微量元素适量。如将野外刚捕来的刺猬进行人工驯养,动物性饲料要占日粮的80%,以后酌情逐步减少,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比重。
投喂的饲料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
刺猬的日粮标准是:
体重50~150克的日料为50克,体重150~300克的日料为75克,体重300~600克的日料为150克左右。
剌猬夏季食量大,生长快;冬季休眠,进食很少家养刺猬应一雄一雌同窝,一般在4~5月份自然发情交配年产1~2胎,2~4岁的刺猬均有繁殖能力。母刺猬发情期躁动不安,孕期为60天左右,每胎产仔4~6只,最多产8只。刺猬受精35天后体重增加,45天后行动迟缓,会阴部轻度水肿,临产前寻草做窝。
刚产下的仔猬有软刺而无毛,约20小时后软刺竖起,并发出“吱吱”的叫声。初生体重13~15克,仔猬产下3天软刺变硬,逐渐增多,10日龄睁眼,20日龄长出牙齿并能行走,30日龄左右能吃食,哺乳期40~50天。3个月的小刺猬平均体重可达320~350克,平均月增重100克左右,哺乳期和哺乳后的100天之间,是刺猬生长最快的阶段,要精心管理。
(4)疾病防治
刺猬常见病有肠胃炎、皮癣和蛔虫病。
①患肠胃炎的刺猬:刺无光泽,行走无力,拉稀,拒食可减少饲料投喂量,喂土霉素,每只每次1片碾碎拌入饲料中投喂,日喂3次。
②患皮癣的刺猬:脱白屑皮,可外擦癣药膏、肤轻膏。也可用醋浸烟丝24小时后加入敌百虫药(碾碎掺入)涂擦患部。
③患蛔虫病的刺猬:食欲不振,困倦无力,可喂服蛔虫净,日喂2次,每次1片,连喂2天。对未患蛔虫病的刺猬,也要每年驱虫2次,以保证刺猬的健康生长和提高繁殖力。检查刺猬是否健壮,一看棘刺的光泽度,二看身躯是否丰满,三看刺团的松紧。
三、荷花图片大全?
荷叶和荷花简笔画如下:
可以填充颜色,例如荷叶使用绿色,荷花使用红色。
具体步骤如下图:
四、蟑螂图片大全?
蜚蠊 fěi lián 虫名,别名负盘,蜚蠊俗称蟑螂,属昆虫纲蜚蠊目(blattaria),世界已知约3700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我国已记载18科60属240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形态:蜚蠊成虫椭圆形,背腹扁平,体长者可达100mm,小者仅2mm,一般为10~30mm,体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因种而异,体表具油亮光泽。 头部:小且向下弯曲,活动自如,y字形头盖缝明显,大部分为前胸覆盖。复眼大,围绕触角基部;有单眼2个。触角细长呈鞭状,可达100余节。口器为咀嚼式。 胸部:前胸发达,背板椭圆形或略呈圆形,有的种类表面具有斑纹;中、后胸较小,不能明显区分。前翅革质,左翅在上,右翅在下,相互覆盖;后翅膜质。少数种类无翅。翅的有无和大小形状是蜚蠊分类依据之一。足粗大多毛,基节扁平而阔大,几乎覆盖腹板全部,适于疾走。 腹部:扁阔,分为10节。第6、7节背面有臭腺开口;第10节背板上着生1对分节的尾须。尾须的节数、长短及形状亦为分类的依据。雄虫的最末腹板着生1对腹刺,雌虫无腹刺,据此可分别雌雄。雌虫的最末腹板为分叶状构造,具有夹持卵鞘的作用。 生活史:蜚蠊为渐变态昆虫,生活史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发育阶段。 卵及卵荚:雌虫产卵前先排泄一种物质形成卵鞘(卵荚)。其鞘坚硬、暗褐色,多为长1cm,形似钱袋状。卵成对排列储列其内。雌虫排出卵荚后常夹于腹部末端,少数种类直至孵化,大多数种类而后分泌粘性物质使卵鞘粘附于物体上。每个卵鞘含卵16~48粒。卵鞘形态及其内含卵数为蜚蠊分类的重要依据。卵鞘内的卵通常1~2个月后孵化。 若虫:蜚蠊有一个预若虫期,即在刚孵出时,触角、口器及足均结集在腹面不动,需经一次蜕皮,才成为普通活动态的若虫。若虫较小,色淡无翅,生殖器官尚未成熟,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若虫经5~7个龄期发育才羽化为成虫。每个龄期约为1个月。 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约交配后10天开始产卵。一只雌虫一生可产卵鞘数个或数十个不等。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因虫种、温度、营养等不同而异,一般需数月或一年以上。雌虫寿命约半年,雄虫寿命较短。 生态:1.食性 蜚蠊为杂食性昆虫,人和动物的各种食物、排泄物和分泌物以及垃圾均可为食,尤嗜食糖类和肉食类,并需经常饮水。蜚蠊的耐饥力较强,德国小蠊在有水无食时可存活10~14天,在无水有食时存活9~11天,在无水无食的条件下仍可存活1周。在过度饥饿下,有时可见蜚蠊残食其同类及卵鞘。 2.栖息与活动 大多数种类蜚蠊栖居野外,仅少数种类栖息室内。后者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这些种类尤其喜栖息于室内温暖、且与食物、水分靠近的场所,如厨房的碗橱、食堂的食品柜、灶墙等处的隙缝中和下水道沟槽内。蜚蠊昼伏夜行,白天隐匿在黑暗而隐蔽处;夜间四出活动,夜晚9时至夜间2时为其活动高峰。蜚蠊主要用足行走,每分钟可达21m。有翅种类的飞翔力甚差,飞行距离一般仅限于室内。蜚蠊活动的适宜温度为20~30℃。低于15℃时,绝大多数不动或微动;高于37℃时呈兴奋状,超过50℃时死亡。蜚蠊的臭腺能分泌一种气味特殊的棕黄色油状物质,是其驱避敌害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该分泌物留于所经过之处,通常称之“蟑螂臭”。 3.季节消长与越冬 蜚蠊的季节消长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同一虫种在不同地区可表现不同的季节分布。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蜚蠊通常始见于4月,7~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当温度低于12℃时,便以成虫、若虫或卵在黑暗、无风的隐蔽场所越冬。 我国室内蜚蠊主要种类: 1.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体长1.2~1.4cm,呈淡褐色。前胸背板上有两条黑色纵纹。卵鞘小而扁薄,内含卵20~40粒。是我国的广布优势种,多见于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内。 2.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体长约3.5~4.0cm,呈暗褐色。触角甚长。前胸背板边缘有淡黄色带纹,中间有褐色蝶形斑。卵鞘内含卵16粒。亦为我国广布优势种。多见于厨房、贮物间和卫生间等处。 此外,还有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黑胸大蠊(p.fuliginosa)和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 与疾病的关系 蜚蠊能通过体表或体内(以肠道为主)携带多种病原体而机械性地传播疾病。近年来,国内报告从蜚蠊体内分离到疾病杆菌5株,沙门氏副伤寒甲、乙菌5株,绿脓杆菌43株,变形杆菌8株,青霉、黄曲霉等多种霉菌,腺病毒60株,肠道病毒血清型15株,脊髓灰质炎病毒8株和肝炎表面抗原,还检出蠕虫(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绦虫等)卵和阿米巴、贾第虫包囊。 蜚蠊还可作为长膜壳绦虫、美丽筒线虫、东方筒线虫、念株棘头虫和缩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此外,国外报告蜚蠊可成为过敏原,引起变态反应。 防治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妥善保藏食品,及时清除垃圾是防制蜚蠊的根本措施。同时根据蜚蠊的季节活动规律,集中力量,反复突击,以彻底消灭之。 1.卵鞘 人工清除柜、箱、橱等缝隙内的卵鞘,予以焚烧或烫杀。 2.成虫 除用诱捕器或诱捕盒捕杀外,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杀灭。近年来,以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制成“蟑螂笔”在蜚蠊出入处涂划,或制成药片、药纸、药板等放置于其活动场所,或制成涂料喷于室内墙面,效果均较好,适合于家庭使用。 除家庭外,对旅馆、饭店和车、船等交通工具也需采取措施。据认为,在这些场所,采用喷洒(如用二氯苯醚菊酯)加毒饵(如用敌百虫)的防治系统可收到较显著的效果。但需注意安全和及时清除死亡虫体。此外,据报告蜚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易产生抗性,值得重视。 蜚蠊亦可入药,常见种类是冀地鳖(polyphagaplancyi),背隆腹平,胸部有绒毛;雄有翅,雌无翅。中华地鳖(
p.sinensis
)。释名为: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气味:咸、寒、有毒。主治: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附方 蜚蠊今通称蟑螂,苏州民间用以治小儿因缺乳而引起的形瘦神疲、腹胀泄泻等症。五、淡水养殖大全?
淡水养鱼案例:
1.如果你想要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就要放入足量的鱼种,一般情况下,淡水鱼的生产量是投放量的四倍左右。
2.此外,养殖淡水鱼的水一定要是无污染的,并且在氧气含量低于标准数值的时候,应及时增加氧气,尽量在限有的水域中争取更大的产量。
3.饲料的质量决定着成鱼的肉质是否鲜美,因此大家一定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千万不要使用发霉的变质饲料,而且也不能忽视了饲料的成分比例。
4.在水塘内混养成鱼,既不会对成鱼的生长造成影响,而且很能扩大鱼种的来源,可以一定程度的节省购买鱼种的费用,不仅节省了成本,还省地、省工。
六、鸵鸟养殖大全?
鸟类型:目前我们所养殖的鸵鸟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中包括非洲鸵鸟、澳洲鸵鸟、南美鸵鸟。
其中非洲鸵鸟的消化能力是最强的,它能够大量地利用粗饲料,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养殖成本,澳洲鸵鸟和南美鸵鸟不如非洲鸵鸟。
④产蛋情况:第1年产蛋比较少,能够产25个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有些会养的,有可能产30多个,以后每年就会逐渐增加,最多的一个年头,有可能产到100多枚,也就是说他的年产蛋平均为70个左右,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说明你养殖的不太好。一般他的蛋重大概是在三斤左右,很多情况下都是两斤半左右。
鸵鸟的饲养管理
鸵鸟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每个月都要测量他的体重,这主要是对他生产数据的一些了解,给他提供一个安静干燥的生活环境,保证它的营养,另外如果是非洲鸵鸟的话,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提供青绿饲料,然后配合一些玉米就可以了。适合的温度一般是在30多摄氏度,尤其是在第1周龄的时候。
如果说鸵鸟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的话,我建议大家养殖非洲鸵鸟,因为这一个无非就是提供一些青绿饲料、还有就是提供一些配合饲料,这些配合饲料,大家不知道怎么搞的话,可以按照蛋鸡的生产配方,合理的参考一下蛋鸡的生产配方,我这里也有鸵鸟的生产配方,大家可以合理的参考一下。
七、英树化妆品图片大全?
如今英树所有的单品已经有80多种,有护肤,彩妆,身体乳,裸妆防护,沐浴露,磨砂膏,甲油膜等等,想你所想,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您选择单品的空间非常大,所以对于想拿英树产品的亲,特别建议您可以从10个宝贝拿起,让自己和家人都可以享受这份植物养肤之美,而且,而且10个宝贝的价位优惠力度相当的大哦!
一套化妆品的价格主要看你是怎么搭配的了,有需要可以找meyke君,她会帮你算的。
英树化妆品价格表,在英树官网都可以查询得到,而且英树所有护肤品的零售价格,都是全国统一的。
了解更多英树护肤品价格查询可以找英树区域代理meyke君,她会发你完整的价格表
八、中华蟹养殖大全?
一、养殖环境
池塘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
二、前期准备工作
1、池塘结构
面积1~2亩,深度60~100厘米。
2、配套设施
防逃设施:在池塘四周用双层塑料薄膜或塑料板围起来;增氧设施:具有配套的底部微孔增氧设施,增氧功率每亩水面不小于0.2千瓦;铺设瓦片:在池底放置1500~2000片/亩;种植水花生:占总面积40%~50%;配置进排水系统并分开。
3、清淤整塘、沥干晒塘、翻晒瓦片、增减水草
最好在1月份销售完毕放干水后,整塘,3月份根据实际情况补栽水草,并充分晒塘,翻晒瓦片。
4、消毒除害
从上一年销售结束后,用石灰进行消毒除害,杀死遗留在池中的蟹、细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
三、苗种放养
1、苗种选购
(1)供苗单位: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大眼幼体培育基地作为供苗单位。
(2)大眼幼体:选择大规格种蟹,雄0.225千克以上、雌0.175千克以上;蟹苗:育苗产量高、育苗水质良好蟹苗。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进水、杀菌消毒:4上旬进水,用生石灰75千克/亩消毒,然后排水;4月下旬用漂白粉100~150克/米3杀菌消毒除害。
(2)水质培养:消毒3天后进水5厘米,视情况施用5千克过磷酸钙和2.5千克尿素或发酵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培养基础饵料,使水体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内。
(3)水质处理:进苗前5天用生物有机酸解毒;进苗前1天用0.2克/米3二氧化氯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培养水草,调节水质。
3、苗种投放
投蟹苗前1天用0.2克/米3二氧化氯对养殖池中水体进行杀菌消毒,每亩投放有效大眼幼体1.5~2.5千克。蟹苗运到后,根据蟹苗来源远近,让蟹苗在水中沉几秒钟后拿上来,适应后均匀投放。
四、养成管理
1、科学投喂
投喂时间:蟹苗投池3~5天后、发现养殖池中有Ⅰ~Ⅱ期幼蟹时,开始投喂颗粒饵料等,每千克蟹苗投喂0.1千克;Ⅱ~Ⅳ期,每天早晚各投一次饲料;Ⅴ期后,每天早晨投喂一次饲料,一直到高温时每千克蟹苗投喂2.0千克颗粒饲料。
投喂标准:每天投喂饲料数量,根据实际摄食情况,由3.5~4小时摄食完作为标准。
2、水质调控
水温:适温15~30℃,最适水温为22~30℃;pH:适宜为7.6~8.6,最适为7.8~8.4。
水质调控:为了确保水质稳定,定期施用生石灰,每隔25~30天施用1 次,夏季高温季节每隔 10~15天施用1次,施用剂量为10~15千克/亩。定期换水是改善水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一般换水量不超过池水的1/4,每隔20~30天换水一次;夏季高温季节,每隔7~10天换水一次。
3、日常管理
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色、透明度变化及其趋势;检查底质及蟹摄食、生长、蜕壳、病害等情况。
五、病害防治
常见的蟹病有纤毛虫病、黑鳃病、水肿病、肠炎病。
防治措施:强化营养,补充虾青素;肥水养蟹,秋季水透明度在15厘米,谨防水浑、水浊;定期使用微制剂调节水质,改良底质,增强扣蟹的抗病能力。
九、高粱养殖配方大全?
、高粱专用肥配方
1、高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钾元素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2、高粱有耐瘠特点,但吸收肥料的能力较强,对肥料反应非常敏感。
3、底肥用量宜占施肥总量的80%。底肥应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适当配搭氮肥,一般每亩施堆肥1000千克、猪粪尿1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和碳铵10-20千克,宜条施或穴施。
4、追肥一般分穗肥和粒肥两次施用,第一次在高粱正常生长的30-40天后,施用尿素15千克/亩左右。
5、第二次追肥宜在抽穗前1-2个星期内进行,亩施尿素8-15千克。
6、若后期生长过旺,有贪青晚熟的可能,可每亩喷洒0.2/%-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85千克。
7、实际在施用肥料的时候也可灵活的施用现代的一些高含量复合肥,但含量最好是磷少、氮次之、钾最多。
十、生菜养殖技术大全?
一、种植条件
1、气候条件 生菜喜欢冷凉的气候,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4℃,时间较长。发芽最适温度为15~20℃,3~4天发芽,30℃以上发芽受阻。所以夏季播种时,须进行低温处理,以促进种子内的酶活动及其它物质转化。结球生菜茎叶生长适温为11~18℃,结球期的适温为17~18℃。幼苗可耐-5℃低温。21℃以上不易形成叶球或因叶球内部温度过高,引起心叶坏死腐烂。气温30℃以上时,生长不良。不结球的生菜的温度适应范围较结球生菜广。
对日照反应的敏感性,早熟品种最敏感,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反应迟钝。
2、土壤条件 生菜适宜微酸性土壤,在有机质富饶的土壤中种植,保水、保肥力强、产量高,如在干旱缺水的土壤中种植,根系发育不全,生长不充实,菜味略苦,品质差。
3、水分条件 生菜不同的生长期,对水分要求不同,幼苗期不能干燥不能太湿,太干苗子易老化,太湿了苗子易徒长。发棵期,要适当控制水分,结球期水分要充足,缺水叶小,味苦。结球后期水分不要过多,以免发生裂球,导致病害。
二、栽培技术
1、选择品种 生菜选择适宜的品种,结合保护地栽培,可以做到周年生产,全年供应。早春栽培的多采用抗性较强的不结球品种,因为结球品种在早春易抽薹,而且在夏季高温季节不易结球。
2、播种、育苗 京津地区生菜播种期:春茬在2~4月播种育苗,5~6月收获;秋茬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播种育苗,10~11月收获,采用保护设施可达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早播的应采用抗性强的不结球品种,否则结球品种易在早春先期抽薹和在夏季高温季节不易结球。播种后在适温15~20℃条件下3~4天即可发芽。因生菜种子价钱较贵,生产上一般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一般苗床的用种量为每亩0.75~1.5千克,适当稀播,培育壮苗。一亩苗床,可栽植10亩地。秋季生菜播种育苗,一般均要进行种子处理。首先将种子浸泡12个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湿纱布包好,置5~6℃的低温环境中处理两天,待大部分种子开始露白时再取出播种。播种后覆土不宜太厚,一般在0.5~1厘米左右。夏、秋季节,高温多雨,播种后要用遮阳网覆盖遮阴。
3、定植及管理 生菜的根系不深,应选择保水、保肥力强和肥沃的土壤栽培。一般栽植密度:早熟品种行株距为23厘米×20厘米,中、晚熟品种为33厘米×24厘米。
生菜一般追肥3~4次。定植缓苗后追施一次缓苗肥,施肥浓度要稀一点。越冬的春生菜在定植后追肥一次,冬季一般不施肥。春季需连续追肥2~3次。
4、 生菜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及等。其中以及的危害较大,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易发病。采取轮作,适当减少栽植密度,浇水不要过多,经常浅锄划,保持土壤表面干燥。经常清洁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清除枯叶集中烧毁。发病后可喷施和代森铵。在高温高湿季节每5~7天喷一次百菌清,起到预防的目的。
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地老虎等,用、等防治。
5、采收 生菜叶球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稍迟就会影响品质。散叶生菜定植后40天左右就可采收,单株重0.2~0.4千克;结球生菜定植后50天即可采收。单株重0.4~0.5千克。亩产量:早熟品种1000~1500千克,中、晚熟品种亩产2500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