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不是草本植物?
一、竹子是不是草本植物?
是的 竹子,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的统称。是一类木质化的草本植物。 根为须根。 茎分两类:地下茎横走,称“竹鞭”,地上茎直立,一般比较高大,木质化,但不同于木本植物的是无形成层,故长出后不再增粗。茎上分节明显,节间中空。
叶,记不清了,似乎有互生与簇生两种情况。主干上叶互生,有鞘,分枝上则簇生带柄的小叶吧。
花,果,与禾本科其它植物相似,惟通常不开花,开花结果则标志着生命周期的完成。
二、竹子最大的草本植物?
巨龙竹是最大的竹类植物,又名翠竹,学名叫歪脚龙竹,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至西南部。生长于海拔600-15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和河谷地带,在光照和雨水充分的地区这种竹子长得非常高大,植株高度可达20~35米,超过10层楼的高度,甚至有资料称可以长到45米,如同15层楼的高度,植株的直径可达20~36厘米,每一节都可以做一个竹筒,无论是高度和直径,都能堪称“竹中之王”。
三、为什么竹子是草本植物却那么坚硬?
坚硬与否并不是草本和木本植物的区别特征!其区别在于茎是否有次生生长加粗,也就是是否逐年增加次生木质部。竹子秆虽然坚硬(由维管束密集化造成),但并无次生分生组织分裂分化产生次生构造,如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和周皮。
实际上单子叶植物中还有不少种类茎也很坚硬,但也无次生木质部等。
四、竹子在分类学上属于草(草本植物)还是树(木本植物)?
谢邀。
竹子是很有趣的一个类群,在分类学上我们管它们叫高度木质化的草本植物。
你可能觉得这是植物学家的诡辩,木本就木本,还高度木质化的草本,有点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不然,竹子真的是草本植物,原因有两点。
其一,竹子很少有次生生长。对于一般的木本植物而言,所谓的次生生长,就是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活动,使得植物增粗的生长方式。一般来讲,形成层会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这个次生木质部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使得木本植物具有坚硬的主干。但是竹子不一样,它的横切面一般长这样:
这个横切面貌似有数十个小猴子在对着你笑,我们再放大一点。
每一个猴脸就是一个维管束,两只眼睛是木质部导管,深色的嘴部是韧皮部。可以看出,每个维管束周围都被一圈细胞壁极其厚的厚壁细胞包围,这些细胞的存在限制了维管束中形成层的继续活动。正因为如此,竹子从竹笋起,很少再长粗。
其二,竹子很少开花。严格说,竹子的一生只开一次花,开完就go die。一般的木本植物到性成熟之后,每年都会开花,除非有特殊情况。而竹子呢,一开花就意味着其生命的所有阶段均已完成,剩下的就只有离去了。所以,竹子看似能长好多年,其实它们严格说是一年生植物。你见过一年生的木本植物吗?靠着不断进行的以根状茎为基础的营养繁殖,竹子一直憋着不开花,有的甚至可以憋一百二十年。但是,俗话说,是被子植物就得开花,竹子也不例外。只不过,竹子的花跟传统意义上的花有点差距。
综上,竹子不具备一般多年生木本植物的两个基本特征:次生生长和每年开花,因此是草本植物;但由于其竿木质素含量高于一般草本植物,因此是高度木质化的草本植物。
五、竹子究竟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
在植物分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竹子就是一个经常让人困惑的植物。它究竟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竹子的特点
竹子是一种生长迅速的植物,有着坚韧的茎和高度的特点。它们常常被用来制作家具、建筑材料和工艺品。然而,竹子在植物分类上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身份。
植物分类中的竹子
按照生物学的分类标准,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一般指的是茎干较短、生长期短,通常一年内就能完成生命周期的植物,如小麦、玉米等。木本植物则是指茎干较粗,具有明显的木质部分,生长期长,能够多年生长,如橡树、松树等。
然而,竹子的情况却属于特例。竹子拥有木质的茎,但是其生长周期比较短,通常在生长季节内便能完成生命周期。这导致竹子在分类上既不是典型的草本植物,也不是典型的木本植物。
竹子的实际分类
根据植物学的分类原则,竹子被归类为草本植物。尽管竹子拥有木质的茎,但是由于其生长周期较短,不具备典型的木本植物的特征,因此被归类为草本植物。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竹子归类为木本植物,但是根据科学分类的原则,我们应当把它视为草本植物。
综上所述,竹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在植物的分类中被归类为草本植物。希望通过本文的解释,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竹子的分类问题。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本文能够帮您解决关于竹子分类的疑惑。
六、固氮草本植物?
紫云英,是豆科,黄耆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匍匐多分枝,高可达30厘米,种子肾形,栗褐色,2-6月开花,3-7月结果,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各省区。生于海拔400-3000米间的山坡、溪边及潮湿处。
紫云英是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其固氮能力强,利用效率高,因此在植株腐解时可以大量激发土壤氮素,如此一来便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维持氮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七、什么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指茎内的木质部不发达,含木质化细胞少,支持力弱的植物。草本植物体形一般都很矮小,寿命较短,茎干软弱,多数在生长季节终了时地上部分或整株植物体死亡。
根据完成整个生活史的年限长短,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八、阔叶草本植物?
阔叶植物是针对针叶植物而言,针叶植物是指松柏类植物:黑松、黄花松、红松、鱼鳞松、龙柏、真柏、地柏、侧柏等,针叶植物的叶面都附有一层油脂层,所以都比较耐旱。而阔叶植物则反之。
阔叶植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世界上有至少28000种阔叶植物,其中包括1000多种的合欢树和600多种不同类型的橡树。一些阔叶树为常绿植物,但是它们中大多数的树叶都会在冬季或气候变得炎热或干旱的时候掉落。
九、草本植物分类?
草本植物指茎内的木质部不发达,含木质化细胞少,支持力弱的植物。草本植物体形一般都很矮小,寿命较短,茎干软弱,多数在生长季节终了时地上部分或整株植物体死亡。根据完成整个生活史的年限长短,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年生
代表植物:冬播、春播二月兰、紫罗兰、洋葱、小麦等喜冷凉气候的草花。
生长特点:生长周期短,受短日照影响,会长不大就开花,在盛夏来临前会开花、结种子,完成生命周期。
二年生
代表植物:秋播喜冷凉气候的草花(如紫罗兰、二月兰、瓜叶菊等)。
生长特点:分冬前冬后两阶段,生长时间相对较长,从秋季持续到次年夏季。冬前营养生长为主,冬后开始开花结种子,夏季来临前,结束生命周期。
多年生
代表植物:矮牛、石竹、美女樱等。
播种时间:气温合适,常年可播。
生长特点:播种后长到一定程度可开花,在春季或秋季生长最快,夏季和冬季,生长则相对缓慢,具有常年开花的习性,花期可以通过修剪来控制。
十、关于竹子作文如何写关于竹子。?
苏东坡写竹.文与可画竹
一、前言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自号 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年),当时他二十二岁,与弟弟同时中进士,那一年,欧阳修读到了苏轼的作品,就惊叹的说:「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将,在散文、诗词、书画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他的文章汪洋恣意,在唐宋八大家中,与韩愈被并誉为「韩潮苏海」;他的诗歌豪迈雄浑,清新明快,后人概括称为「清雄」;他对于词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的前人,他摧毁了词的狭隘藩篱,开创了风格豪放的新词派,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苏东坡诗初学刘禹锡,语多怨刺;中年所作的诗,受李白、杜甫、韩愈、陶渊明的影响较多;晚年说明自己写作诗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答谢民师书〉)苏诗的艺术风格呈现多样化,是因为他的创作的主要源泉来自生活,尤其被贬、被放逐、颠沛流离中接近人民丰富的生活,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他所处的北宋社会活生生的一面。
二、苏东坡写竹
苏东坡一生仕途不顺,尤其王安石变法,苏东坡被卷进了反对设法的浪潮中,所写的诗文,被指控讥讽新法,在湖州被捕,史称「乌台诗案」。此后,苏东坡过着贬居的生活。熙宁六年,苏东坡到杭州寂照寺,拜访于潜僧,暂宿于寺内的「绿筠轩」,写了一首〈于潜僧绿筠轩〉,说出自己的苦闷: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这首诗的前四句:在日常饮食中,可以穷得没有肉食,驰赴可让居住的环境没有竹子。没有肉食,营养不良,会使人消瘦,但是没有竹会使人庸俗。后四句:人虽然消瘦了,可以再胖起来,仕人庸俗了,就像得了无可救药的死症。别人可能会笑我这样说,似乎很清高,看起来又很傻。若爱清高,却又爱吃肉食,世间那有这等不必修行,就可骑鹤升天的好事?
三、文与可画竹
苏轼贬谪的生活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下层人民,在黄州,他与鱼樵杂处,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对于贫苦农民的饥寒,更是感同身受,因此百姓是他的朋友。他在〈东坡八首〉其七写了三个人,一个卖酒的,一个卖药的,一个是他的表兄画竹名家文与可。有一天,文与可和妻子烧笋吃晚餐的时候,刚好收到苏轼的诗函,读到其中的〈篔筜谷〉一诗,十分风趣,忍不住失笑,喷饭满桌。
这首〈篔筜谷〉,内容如下: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汉水上的竹子,像蓬草一样,既多又贱,在砍除的时候,连竹笋都不放过。料想生活贫寒,又饥又馋的文太守,会把渭水岸边上千亩的竹子都吃进肚子里。这首诗是说文与可砍竹笋充饥,已非一日,吃进肚里的的竹子不知有多少,可能已有千亩之多。吃竹画竹,文与可肚里的竹子,似乎日益茁壮,姿态千百种,所以,他常说画竹必先「胸有成竹」,就是这个道理。
文与可画的竹子精妙无双,文与可死后,苏东坡在〈书晁补之所藏文与可画竹〉诗中说: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苏东坡以「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是因为专心一意,以至于在画竹时,眼中只有竹子,看不见别人在眼前走来走去(见竹不见人),不但看不见别人,视为像失了魂魄似的,忘了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化身为竹子,因而所画的竹子,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沿袭旧套,让人感觉清新无比。就如同古人庄周梦蝶,化身为蝶,文与可连自己都分不清是竹子像自己,还是竹子像自己?画竹画到了这种「身与竹化」的忘我境界,画出来的竹子,当然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文与可,是苏东坡的表兄,本名文同,号笑笑生,梓州永泰人(今四川盐亨东)人,北宋画家,他热爱竹子,并且长期观察竹子的变化,研究竹子的特点,所以善画墨竹,首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画法,后世学他画竹的很多,称为「湖州学派」。
文与可历任邛州、洋州等知州。熙宁八年秋季,他在洋州(仍陕西洋县)任职,修治洋川园池,在亭台楼阁中遍作题咏,苏轼为了共襄盛举,和诗三十首以对,亦即烩炙人口的「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前面提到的〈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就是其中之一。以下所举的数首苏诗,更可以看出苏东坡既写园景,历历在目,又写人物,文与可的仪态举止、生活情操,都跃然纸上。